“全人”与“理想人格设计”

一、什么是“全人”?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活着有什么价值?


我如何生活得更好,更有幸福感、意义感、丰富感?


人性的发展有没有什么最高状态?


人类与大自然,乃至宇宙是什么关系?


我与他人、家庭、社会,乃至宇宙究竟是什么关系?


我活着一辈子能够活到什么程度?




你思考过以上问题或者类似的问题吗?如果你多少思考过,你很快就能够进入本书的语境。


从2003年开始,我一直面向全社会,举办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后来称为: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能够比较有深度地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我不时会发现,一些人从小也多多少少思考过上面这样一些问题。


对于我来说,这些问题从小就开始困扰我,后来才慢慢开始清晰,直到前几年,才逐渐有一些比较通透的感觉。这并不是说我已经找到什么标准答案,而是发现了一些方向、方法,沿着这些方向、方法,不仅我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而且也能够用以有效地帮助他人。


那么,我找到的方向、方法是什么?关于人生意义、个人成长的理论、方法很多,我与这些理论、方法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我在《全人心理学丛书》的总序中已经说明:我之所以把自己研究的心理学称为“全人心理学”,就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开放的语境,使我能够尽量汲取和整合迄今人类的有关成果。在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全人”。那么,什么是“全人”呢?


所谓“全人”,简单地说,就是指正在全面发展的人,或者潜能正在得到充分实现和发挥的人。——请注意,我在这里,连续用了两个“正在”,这是为了避免造成具有消极作用的“完美主义”的理解。“完美主义”一词,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词。对于它的使用,有时候具有消极作用,有时候具有积极作用。我认为,追求完美是可以的,但执着于追求完美是错误的。追求完美不等于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而恰恰是能够接纳自己不完美,同时又尽量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人为什么要追求“完美”,马斯洛对此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关于“全人”的更准确的说法,本书的书名已经昭示,所谓“全人”就是活出了“大我”,“大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能够长期占优势的人。“全人”是一种理想人格设计,是一种做人的价值取向。(参阅本章后面部分)


“全人”具有丰富含义,它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下面每一条都浓缩了比较丰富的含义,它们既是“全人心理学”的重要理念,同时又都彰显了“全人”的含义:


1.“全人心理学”从尽量开放、广阔的心态理解人性,赞同这样一种越来越被普遍认同的看法,认为人有四种性质:物质性、动物性、人性、灵性。灵性的开发是人的潜能的深度开发,只有通过灵性的开发,人的潜能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灵性的开发与人的其他性质并不冲突,人可以通过不断整合自身的性质和能量越来越向“全人”接近。


2.“全人心理学”提倡一种“大健康”观念,认为健康可以分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所谓“大健康”就是三个方面健康整合的健康。所谓“全人”就是具有三种健康整合的大健康的人。具有大健康的人的人生是最丰盛的人生。


3.“全人心理学”在人的动力结构上把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五个层次扩展为七个层次,即: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再加上“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满足的优势,应该最终发展为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满足的优势。如果说动物也多多少少有自我实现的话,自我超越、大我实现才是体现人之为人最本质的特征。人类能够达到的能量最畅通的状态是大我实现的状态。所谓“全人”就是“大我实现需要”已经成为其优势需要的人。注意,在一定时期内,人同时在满足多种需要,所谓优势需要,是指在这个时期对人的行为最具有支配地位的需要。“全人”的优势需要是“大我实现需要”,这并不是说他只满足这种需要,而是指其它需要也要满足,只是不占优势而已。或者说,他很好地整合了、协调了、有序化了所有需要的满足。


4.“全人心理学”认为人类迄今为止有四种死亡:“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全人心理学死亡”(或者“后人本心理学死亡”)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简单说,四种死亡的含义是:所谓人的“生物学死亡”,一般是指脑死亡,即医学意义上的死亡。所谓人的“社会学死亡”,一般是指在生物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但并不能够创造任何社会价值和财富,只能够靠社会的理论维持生命。所谓“人本心理学死亡”,一般是指在人在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尽管也能够创造社会财富和一定价值,但却不能够有任何创新。所谓“全人心理学死亡”是指在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的意义上还都还活着,但并不能够有任何终极关怀的活动,或者没有行大道的感觉。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或者说在“生物学”、“社会学”、“人本心理学”、“全人心理学”的意义上同时都活着的人。


5.“全人心理学”认为人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经由父母的出生。也就是说,通过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母亲经过十月怀胎后的出生;第二次是经由自己心灵成长后的出生。所谓“全人”就是完成了第二次出生的人。也就是说,通过成长,超越小我,成为具有“大我”人格的人。


6.从“全人心理学”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来看,人有两种基本生存状态,一是独处,一是交往。独处可以分为:匮乏性独处、维持性独处、充实性独处。交往可以分为: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通心性交往。所谓“全人”就是独处时匮乏性独处、维持性独处最少,有充实性独处最多,在交往时具有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最少,通心性交往最多的人。


7.从“全人心理学”的人格三要素理论看,人的基本心理素质可以分为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即人格三要素。所谓“全人”就是人格三要素已经得到高度平衡发展、发挥,表现出最大心理能量和效能的人。


8.从“全人心理学”的通心理论看,“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全人”就是做到了在身心灵三个层面最大限度通透的人。他们即使有短暂的“不通”,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机制,相对快地解决,变得通畅。——从“全人心理学”的实践看,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迄今已经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人不断成长,向“全人”迈进。


9.“全人心理学”认为心理咨询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成长,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人,人的成长无止境,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人需要心理调整,人人可以终身成长”。


10、全人心理学认为,有关助人的理论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两大意识,即“成长意识”和“通心意识”。(参阅《全人心理学丛书》之《通心的理论与方法》。)这两大意识提纲挈领地表达了活出“大我”,走向“大我实现”,走向“全人”的途径。


以上这些理念,是我在长期探索人生意义、个人成长,研究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中,面对社会举办“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即“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以及做个体咨询起了关键的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理念,也可以看成是我个人关于人的成长的一种理想人格的设计。




二、什么是“理想人格设计”?




关于“理想人格设计”的理论,是我在1985年起就公开发表的理论。(参阅《人格三因素论》,《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4期;《从人格三要素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学习与探索》,1986年第4期;《从人格三要素看西方近现代文化与人格》,《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5期。)


其主要内容如下:


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具有一定根据的对未来人生以及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理想不同于“妄念”、“幻想”,它具有一定的,甚至是比较充分的现实依据,满足了一定条件,经过努力,就能够得以实现,至少部分得以实现。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一个成熟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所谓理想人格设计,是指一种文化的宗教、人生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以及健康人格理论对于最健康的人格,或最值得追求和向往的人格的看法。一种文化的理想人格设计常常体现了这种文化的核心精神,它往往只能部分地、现实地体现在极少数的精英身上。在一种文化里,往往有不止一种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全人心理学从一定角度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大健康人格理论,它也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设计。大凡涉及人生的理论,如果要比较完整,一般都应该具有“理想人格设计”的内容。我所研究的全人心理学从这个意义来看,也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设计。


    理想人格设计大体可以分为 “终极描述”与“过程描述”两大内容。


所谓“终极描述”,是理想人格设计对个体所能够达到最高境界的描述。


所谓“过程描述”,是理想人格设计对于个体达到最高境界的具体的建议。


    “终极描述”偏重于心理体验和精神体验,“过程描述”偏重于实际的交往和处世。在研究理想人格设计时不作这种区分,常常会引起一些混乱。


上面关于“全人”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都包含有“终极描述”与“过程描述”这两个方面。


(在全人心理学丛书)之《人格三要素》一书中,我用自己关于“理想人格设计”的理论,进行了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尤其是用于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以及西方近现代文化与人格。)


对于我自己来说,迄今为止,在 “终极描述”与“过程描述”两方面都清晰、实用的理想人格设计之一,就是我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兼收并蓄发展出来的“全人需要层次理论”。


如果以全人需要层次论为参考构架,来看理想人格设计的终极描述,“全人”就是“大我实现需要”已经成为其优势需要的人,或者正在进行大我实现的人。


如果以全人需要层次论为参考构架,来看理想人格设计的过程描述,即:为了达到这个大我实现需要占优势的状态,个体的需要满足,一般必须经历一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我超越需要依次占优势的发展过程以及动力结构变化过程。




——摘自许金声待出版新书《大我实现之路》


全 人 心 理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