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辅导后,当事人之外的观摩者会有什么感想?

前言:在深圳的一次“心理健康服务核心方法与技术”公益工作坊中,在讲了什么是通心,以及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之后,由三位助教分成三个小组,共做了六个个案。个案之后,六位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满意度给通心辅导师打分,最高10分,其中一位打10分,二位打9分,二位打8分。那么,其他没有做个案的学员,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反映呢?请看下面的书面感想实录:




学员KG:


通心:就是换位思考更多一些。理解万岁。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是互相的,不能只强调我的感受,我的情绪,我想如何。


想与人交往有一个舒服的状态,需要明白我的立场、态度是什么,我能如何在一个客观的现状中让自己舒适。保持界限,不操控别人,因为操控别人会引起对方的不适,从而令自己也不适。




学员DSY:


听了一堂课,在通心换位体验收获良多,让我今后遇事都要能尽量换位思考,让生活发生变化,变得更自在,生活质量提升。




学员JMJ:


启发了我,推己及人,我的心是敞开的,对方的心却是闭合的,我们无法“通心”。


体会对方的情绪、感受,换位体验,不只是换位思考。有体验才能成为自己的血肉,才能真实感受到一点儿对方的感受。换位思考还是头脑层面,换位体验可以通过引导进入彼此心灵层面。这一点让我感觉很震撼。原来还可以这样!


对方的所有表现,都跟我有关。虽然你是你,我是我,有时候你不只是你,我也不只是我。




学员XX:


换位体验感受很深,我们习惯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感受,自己都是对的。过程简单,但带入感很深,不停变换角色体验对方心理感受,厘清自己。


在未来自己难于处理的或者烦恼的人际关系,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体验一下对方的处境、心情、感受,我想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是很有帮助的。




学员FY:


首次参加并观察体验通心对人际关系改善的一种疗法,加深了对三要件“清晰自己”、“换位体验”、“有效影响”的理解和力量。


但是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助教老师引导进入角色时,代入感还不够,只能体会到当事角色的一点情绪,中间会想起自己的一些问题,也会试着去分析角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和动机。也就是不能放空自己,感觉自身还是难以敞开和放下。


在老师引导个案思考行为的时候,自己试着去努力代入想改善的那个人时,发现有种完全进入不了当事角色人的感觉,对他的感受和理解仍来自于和他相处时他的行为举止,以及自己单方面的解读和感觉,换位体验的力量不够。


个案在体验中能感觉到放开和理解,并最终和弟弟的关系达成了和解,在体验过程中有一种对自己想改善关系的方法,有一定的规划,却还没有迈出去,但其实并不确定是否有效。


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咨询,自己也有些封闭,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讲座,还需要加深理解。




学员FY:


下午的通心力练习是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体验,由被通心者随意的一段话,通心者去体验、感受并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对方,这是一个认真聆听,捕捉细节并找出问题的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并且回应要真正的与被通心者有确定的关联,有被击中、被启发,甚至让对方接收到确定有效的信心并认为可行可靠可执行。


这对自己也是一个启示,其实很健忘,起初以为自己的打分很低,没想到反而还可以,并且是由于共情。一直以为自己情绪感受力一般,,但共情好像并不能有效用到自己的问题上。


之后的个案练习,老师提到的与自己通心,感觉回去后可以多尝试,也许能调节好当下的负面情绪,可能会放下吧。




学员ZSH:


通过刚才关于L老师的个案,很有收获:


(1)夫妻沟通中,要保持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情绪来源,找到情绪源头的情结,当下转换位置角色,达到通心状态。


(2)联想到自己有很多时候,活在表面和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去聆听到先生话语背后的需求,只会自以为是地拒绝或推卸责任。


(3)通心的最好方法,还是要从自己做己,我是一切的源头,站高一步,才能有效影响他人。




学员ZJX:


人有时觉得烦恼,是因为过多地关注自己看到的,而忽略了对方的处境与想法,通过今天的模拟,很真实,贴切地让我感受到了“通心”的关键——体验到对方的情绪与状态。通过换位体验这一过程能看到对方,更清楚问题所在。




学员YL:


老师的处理方法简洁明了,有章可循。来访者也愿意敞开心扉,能主动配合老师的提问,解剖自己的内心。以后在我的工作中也可以运用此种换位思考来进行通心,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也可以运用通心法,可以使自己人际关系更顺畅。




学员YL:


对情绪唤醒和换位思考比较有感触,计划后续练习体验。




学员ZJX: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要做到“通心”的话,估计大多数的矛盾都不会存在了,若你面对的人不愿与你“通心”甚至沟通,该如何与之沟通呢,并且现实中的事(或者矛盾)仍旧存在,那该如何解决呢?




学员PMY:


刚有个点触动了我,我也是会经常买一些我喜欢或我认为对方会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也没有去问对方或对方父母的建议。我是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同时想要自己能存在于对方的世界? 想想好像也不是,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而我,到目前为止,好像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爱”。




学员Judy:


1、分析当下;2、去掌控感受;3、清晰自己;4、引导察觉。




学员PDH:


1、清晰自己的行为和状态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2、清晰对方的状态和情绪是有效沟通的必经之路;


3、用对方能接受甚至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影响对方是“有效沟通”的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每一条都做得不够好。




学员ZL:


替代者的扮演者很重要,如果她不能真正站在来访者弟弟的位置,可能无法表达出内心真正感受。此次来访者和弟弟扮演者,一位是学校心理辅导师,一位是医院医生,如果不是这个与心理学相关的人参与,能有现在这样的触动、表达和动情吗?




学员ZXH:


1、感受到通心的三原则,尤其是“清晰自己”的重要性;


2、对体验者是个挑战(由于时间短。老师处理会有更大的PUSH)。




学员AL:


在辅导过程中启发我可以想想与11岁女儿的日常互动,觉察己知,可行动不够。


日常细节不可小视,也许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温暖TA,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对方的感受。




学员ZSH:


关于个案女儿减肥和儿子时差的收获:


1、首先肯定母爱的伟大,都是为了孩子健康为出发点。


2、变化说话内容,用一种让孩子接受的方式或内容去沟通,效果或许更好。


3、父母要成长自己,不要把自己对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学员ZS:


妈妈与女儿关于减肥话题的感想:


通心是站在对方的需求上,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换位体验。同样作为母亲,对孩子的期望、担忧,从他出生那一刻便产生了,很多时候做不到把人生还给孩子,总希望他能按照我们规划好的路一直走下去。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他们更想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独特的风景。


尊重孩子,把握好界限。日后对我儿子的问题(我总要求他瘦身),也要接纳,和他一起快乐运动!




学员ZJQ:


个案观摩体会:


缓解焦虑,发现一个表达背后有很多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自己不清楚,但在向对方表达。同时,对方有很多信息,自己也未必收到,中间就有误会产生,彼此就关闭内心,造成沟通是很累的一件事。


通心,先清晰自己的目标。清晰自己是通心者的责任。当这两个条件具足,就是一种高能量状态,有利于去通心。我觉得这已经是具备自我治疗,协助他人的状态。




学员RJ:


通心的能力是一回事,通心的必要性又是一回事。通心的目的是否必要,这是认知的智慧问题。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产生,其实是认知的偏差。没搞清楚与对方的“界限”,对“自我”的认知(角色定位)不够清晰。与任何人之间的亲疏距离,定位清晰了,便少了问题!多了和谐。




学员LYR:


收获:


1、清晰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情绪是什么。


2、换位体验:感受一下对方的感受,有什么想说的,感受是什么。


3、再回到自己:有什么可以感受到的,想说什么。


通过这样的程序做下来,可以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再升华自己的想法。


所有的问题背后都是自己的问题的呈现,都是与自己的关系。




学员LYR:感悟:


1、通过3个个案,看到流程。不过对于目标设定还是有困扰,每个个案都是想对方改变,自己有点不解,并且最终也没有想到目标。


2、与自己连结


要想改变别人,还是转变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




学员LZQ:


第一组(教室内)


案例1:案主期望的是对方对家庭的关注、爱、支持(含金钱),爱不想别人分享。


    对方:有自己的认知,“英雄”行为的背后也许有“无奈”。可能需要对方的理解、支持、建设性的方案解决,绝不仅是指责、要求。


案例2:案主:妈妈焦虑与期望并不一定是客观的,对女儿的干涉——引导——或探索,变成女儿想要的。


   女儿:妈妈的评判让我很反感,我更需要的是关爱与接纳,指导非说教。


案例3:案主:妈妈的焦虑、期望是可理解的。


     儿子:我有我的烦恼你不理解,也难帮上忙。




学员ZXH:


下午案例感受


1、清晰自己


2、换位体验(感受“他”)


3、如何很好地“通心”(在前面2点基础上)。关键在于1和2,以及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能量。


4、如何同时感受自己,爱自己。


   如何感受“他”,爱“他”。




学员LY:


1、感想:基本流程已会,谁痛苦谁先改变。


2、界限。




学员Ly:


收获:心理上的平等、彬彬有礼的冷漠,不同频;


与自己相似之处:亲子沟通,比如儿子,特训希望他平安归来就好,再也不唠叨了,温柔以待。当他手机不离手,又开始教条,需要反思……




学员Ycm:


(1)“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类关系问题——某人或某类人不通心


(2)通心的成本:与某人通心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其他所有代价。


(3)亲密关系是我们主要通心对象。


(4)为什么不能通心:


没有按三步骤——动力不足——心理情结


清晰自己——换位体验——有效影响


(5)通心辅导收获:


自我需求一定要清晰了解并表达;


换位思考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脑袋思考,而是真正站在对方立场;


理智清楚,并不代表自己一定能做到,可以引发另一个心理情结的思考;


影响人际关系的事件可能只是导火索,冰山一角。




学员Rj:


人在事件中,很难清晰自己!向内看,挖掘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




学员Zs:


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都是自我内在的投射,外界人、事、物只是唤醒自我内在的不足!




学员Zy:


现场咨询的感受:


(1) 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咨询的过程比较好用;


(2) 开场时段环节有些沟通不太顺畅,来访者有些不知所措;


(3) 咨询过程下来,特别是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更容易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和表达,也能更深层地了解到自己的需求。




学员Pdh:


观摩中看到自己在沟通中的问题:


(1) 并不明确自己的沟通目的,也不能清晰表达自己;


(2) 很多时候都不能体会对方的情绪与状态,只以自己角度陈述;


(3) 从来不太考虑好的沟通方式。在激起了对方情绪时就会陷入到失败的沟通之中。


遵守黄金三要件,成长自己,走向“通心”。




学员Zgq:


看到案主与弟弟的对话,当弟弟的经历被姐姐体会到时、看见时,我泪流不止,想到自己的一些经历。


问:当案主情绪饱满时,正在翻涌时,是否应当给予更多的时间来处理情绪。




学员Lbm:


替身感受:


(1)与人格通心,大我与小我通心,与自己通心;


(2)被通心者打分


难度好大,功力提升。




学员Pmy:


因为还没结婚,所以我的感受跟当事人会很不一样。我父母以前做菜也是放很多的油,纯粹只是会好吃一点。不过他们是很能接受对自己或家人好的建议。我们长大以后,知道吃太多的油和盐不健康,就直接跟父母说我们平时做菜的方式要改变,太多油盐对身体不好,现在老年人都容易有三高。父母听后,接纳了也行动了,可能是因为我的父母相对开明,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只要是对的,都听得进去吧。另外就是,自己父母可能跟婆媳关系还是不一样的吧,所以作为子女比较容易开口。




学员XX:


换位思考后,当事人更重要的是去做!必须做才有效果。




学员XX:


通心训练:


进入角色,替代角色;


具体一事件,明确角色,姐弟关系的通心链接。


深呼吸进入角色,摆正自己与对方位置。从开始抗拒,远距离相对,到近距离心相通的过程,姐弟亲疏关系处理,自己亲身体会做出改变。


在整个小组进行过程中,我想到自己与亲人的关系,进入替代角色,换位思考,体验到对方的情绪(生气、愤怒、委屈、无奈等)。






学员Zl:


下午的通心练习,感受到不同的被通心者,对不同通心者的话语的接纳力,感受是不同的。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后面的通心者会接纳前面通心者表述的得分,及时作出调整,选择最适合的话语与被通心者交流。


扩展到心理咨询工作,最初不能先入为主,而要与来访者沟通、交流,了解来访者的性格、要求,再确定沟通方式、方向,建立好的咨访关系。




许金声简单总结:根据以上38份感想,可以明显地看到工作坊的效果,这些学员都有相当具体的收获。(其他还有6位学员没有交感想,或者是没有写感想。不知道情况如何。)



全 人 心 理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