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哲学家,每个人都有必要问:“我是谁?”

许金声




一、从“通心理论”看“我是谁?”之问



“我是谁?”这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永恒主题,也是世界各文明、文化普遍认同,且有自己阐述的共同主题。(更完整应该还包括: 我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


这些问题,现代心理学中,凡涉及心理健康理论、心灵成长的问题与理论时,也多为各种有识之士所演绎。我个人也深切地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实践,体会到它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终身探究,不断回答的问题。这个“回答”,不只是在理智上、思辨上、哲学上有自己的答案,而且要言行一致、内外一致、知行合一,也就是要把这个“我是谁”,落实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待人处事、工作娱乐。从通心理论来看,提问与回答“我是谁?”,不仅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与自己通心”,也是一个永无止境与他人、环境 、与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通心的过程。


因此,“与自己通心”的实际行为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而远远不限于:

1、体验我们自己能量状态 。

2、了解与解决我们内在的冲突。

3、了解与解决我们与外界的冲突。

4、找到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5、了解我们自己如何看待他人,看待外界。

……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指向幸福感、丰富感、意义感?它们是我们活着追求的目标。与自己通心,是为了调控我们的行为,使我们的行为更加有利于获得幸福感、丰富感、意义感。


所谓幸福感、丰富感、意义感三者是有差异的。如果说幸福感就是基本需要满足无忧,那么丰富感、意义感就是在此之上的进一步追求,要求我们的生活进一步地扩展与提高。幸福感、丰富感、意义感涉及到价值观,具体什么是幸福感、丰富感、意义感,人们的看法会有较大差异。


我们如何才能够通过与自己通心,使我们的行为向有利于获得幸福感、丰富感、意义感发展呢?


如果我们确认我们的行为是正在向有利于获得幸福感、丰富感、意义感发展的,我们当下就可以有一种幸福感、丰富感、意义感。




二、建立“独立人格”是回答“我是谁?”的重要阶段



当一个人认真地开始反省、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也是他在回答“我是谁?”,建立自己“独立人格”的时候。有没有“独立人格”,是我们是否成功地追问并且回答了“我是谁?”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我们生存质量开始提升的一个前提。独立人格,是通过清晰的人生目标体现出来的。我们人生的目标可以分为终极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有没有清晰的这三个目标,是检验我们有没有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标志。


1、终极目标——是指我们这一生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例如,甲是一位大学心理系的大一的学生。他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心理学家,在心理咨询方面要做出独特的贡献。


2、远期目标——是指在3年——5年之内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对于甲来说,是打下牢固的基础,顺利大学毕业。


3、近期目标——是指半年之内,包括当前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对于甲来说,是学好当下的一些课程。


具有清晰的以上人生目标,意味着一个人人格的某种程度的成熟,即有独立人格。


人生目标的清晰度是不一样的。人生目标越清晰,意味着一个人人格越成熟。一个人具有高度清晰的人生目标,意味着一个人具有成熟的独立人格。人生目标越清晰,人格越成熟,也意味着越来越能够实现近期目标,接近近期目标,走向终极目标。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能够不断地实现近期目标,接近近期目标,走向终极目标,说明他的目标清晰,人格越来越成熟,他已经具有“道路自信”……




三、“道路自信”是如何建立的?



“道路自信”是一个通俗而又深刻的概念。如果一个人有了“道路自信”,证明他在生活中已经尝到了甜头,有了越来越乐意为之的“正反馈”效应。具有“道路自信”的人,已经不仅具有“幸福感”,而且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丰富感、意义感。


这里的“道路自信”,是指人生的道路自信。在生活中,活得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的人并不罕见。有大量的人,三种目标则并不清晰。有一些人或者会并不承认这一点。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有三种目标但无法去接近和达到,他的目标就不能够算清晰。他们当然谈不上道路自信。


目标不清晰,归根到底是还没有独立人格。所以,这种人首先应该先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没有独立人格,谈不上“道路自信”。


如何培养独立人格,走向道路自信呢?


从通心理论看,关键是要学会“通心”。人是社会的动物,独立人格是在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中形成的。通心意味着能够分清楚自己与他人,你是你,我是我。人的“通心力”增加,与独立人格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这个过程,也是众多心理治疗流派 常谈的“分离”,其中首先是自己与“原生家庭”(父母、兄弟姐妹)的“分离”。这个“分离”不是指脱离关系,也不是指空间的距离,而是指自己对于他们的影响越来越能够消化、转化,越来越能够在想到他们之时,没有任何负面情绪,甚至有真正的感恩之心……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至少有宽容、接纳之心。——在现实生活中你们之间的交往是通心的,而不是纠缠,甚至也不是维持。


独立人格的形成,分离的完成,通心力的形成有没有什么方法和途径?


有。在现代生活,寻求优良的心理健康服务就是快速的方法和途径。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形式是做个案。做个案有没有什么诀窍呢?怎样做个案才更快呢?


根据我的经验,一个巴掌拍不响,需要当事人与心理师密切配合。


在做以下方面个案,往往变化最大:

1、处理羞耻、内疚、恐惧、悲哀、愤怒等负面情绪和心结。

2、处理纠缠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在原生家庭的纠缠关系。


随着以上的处理,一个人就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个清晰的过程,也就是独立人格形成的过程。随着独立人格的形成,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开始明确,乃至进一步开始有了自信。在我从事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我发现大量30多,40多,甚至50岁以上的人都还没有完成这一过程。我所做的大量的个案,都是在帮助当事人完成这一过程。如果从最治本的意义上来看心理咨询的目标,心理咨询的最基本的和最通透的任务在于帮助当事人形成踏实的独立人格。


当今大量的心理咨询的实践已经证明,有实效的心理咨询有助于当事人形成独立人格,获得幸福感、意义感、丰富感,产生道路自信。有效的心灵成长类型工作坊,例如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或者称为“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在这方面具有高效、治本、精准的效果。




四、体验调控力



培养独立人格、道路自信,需要在在交往和独处中锻炼,不断增加与自己通心的能力。或者说,在与自己通心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不断增加一种对于自己的体验与状态的敏感度。


与自己通心,关键是要锻炼一种“体验调控力”。——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不是有点啰嗦,还有待检验。


所谓体验调控力,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生活的不同的时刻,自己的体验有一种敏锐度,知道自己当下的体验是什么,并且控制自己的体验,使之向自己的人生目标接近的能力。


这种能力最重要的包括:


1、辨识在不愉快的体验中,哪些是暂时的,很快就可以过去,或者挺过去了就很好的体验。坚持自己产生这些体验的行为。——如果一种行为是导致美好的结果,导致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再痛苦也要做。


2、辨识在愉快的体验中,哪些是暂时的,很快就可以过去,或者过去后会带来更加不好的结果的或者使自己离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遥远的体验。坚决摈弃这样一些行为。——如果一种行为是导致坏的结果,导致自己离自己的人生目标更远,再愉快也要放弃。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他们浑浑噩噩、麻木不仁、冲动任性、呆头呆脑、朝三暮四、张三李四、空虚无聊、变化无常等,他们可以称之为“没有灵魂”。他们的实质可以认为是缺乏“体验调控力”。


找回灵魂,需要锻炼体验调控力。



通心打坐

“通心打坐法”,既是一种训练清晰自己,与自己通心的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当然,训练清晰自己,与自己通心有很多方法。“通心打坐法”见效快,比较容易学会。



通心辅导

工作坊上通心力练习



我是谁平坦之路

全 人 心 理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