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忆”与“人生脚本”“最早记忆”与“人生脚本”(修正版)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研究全人心理学以及通心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关系。最近一连在看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的几本书,尤其是他关于婴儿与母亲关系的论述,有很多感想。感觉自己自从提出通心理论以后,尤其是有了大量心理治疗的实践之后 ,看其他心理学的书就更容易看得懂,知道作者要说什么?甚至感觉在有些关键问题上,自己能够说得更加清楚。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对于大家都重要的事情,即“人生最早的记忆”与“人生脚本”。 一、“人生最早的记忆” 所谓 “人生最早的记忆”,是指在你出生以后,你的最早的记忆是什么?这 记忆是在你多大的时候?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怎么理解呢?我先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吧。我最早的记忆是在两岁多一点的时候,我出生是在四川的成都,我的老家是在四川的仁寿县,从成都到仁寿县一般坐车走高速,一般只有1小时多的路程,以前路不好走,得几个小时。 我的爷爷、奶奶是在仁寿县。老大是一个姐姐,我爸是家里面的老二,在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是老三。我的爷爷是在老二、老三长大后,先是在仁寿县的街道给他们各自买了一家商店,让他们做生意。后来我爸到重庆、上海去学手艺,包括罐头的制作,之后就到成都发展。在成都结了婚,有了我和三个姐姐。我两岁多一点的时候,我父亲带领全家,回了老家仁寿县一次……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那次回仁寿县。我记着的事情,是我坐在像轿子一样滑杆里面,周围有帘子,前面的帘子是打开的。
(带蓬的滑杆。我坐的那种带帘子。比该照片小。 )
(滑杆 ) 我感觉是一个人坐在里面,看见了前面是一条比较狭窄的路,只有一般的田埂那么宽,大概只有80公分到1米。有一段路是高低不平的,有时候往上,有时候往下。我感觉到前后都有人,知道是我的家人,具体是谁在前,谁在后,不知道。我母亲应该是不在身边,坐的是另外的滑杆,或者是抱我久了,下来走走。最近过母亲节的时候,为了探索我自己,我就进一步打电话问了我的两个姐姐,她们说,当时是要过一座山,走山路,她们也是被人用滑杆抬着走的,不过滑竿是不是有篷的那种,记不起了。——我曾经想过为什么:我妈不在身边呢?后来我一问就知道了,那段路是非常漫长的,从成都到仁寿有一段路是不通车的,她不可能一直抱或者背着我。路漫长,又到了难走的时候,大家就坐滑杆了。妈抱我原是坐的一个滑杆。恰恰就是这个时候,母亲和家人,都不在身边,于是,我就有记忆了。首先记得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在滑杆里感到非常不舒服,寂寞、乏味、单调,而且有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不是缺乏安全的那种孤独感,是有安全,但却寂寞的孤独感。因为我感到前后都是我的家人,母亲也不会离我太远。和大多数人一样,以前我对“人生最早的记忆”是不够重视的,现在多次反思,感觉意义重大,它的意义和重要性不亚于“人生脚本”。两者应该结合起来研究,它们可以初步预示我们的人生的方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生最早的记忆”应该更确切说是“人生最早不愉快的记忆”,意义什么呢?它的重要性在什么地方呢?它的重要性就是你最早记住的不舒服。在看温尼科特的书之前,我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对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温尼科特的特长就是研究婴儿和母亲的关系,他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弗洛伊德的关于人在早期的理论,他是一个儿科医生,这个职业使他能够仔细观察婴儿和母亲的关系。 关于人最早的记忆,还没有看他的书前我就猜想,一定是不太舒服的记忆,因为舒服的记忆就记不住。我已经给2000多人做过个案,其中一些心理治疗记忆很深,我追溯当事人童年的心理创伤,很多人都有一种记忆,他们在2岁、3岁,4岁,都有一种被遗弃、被孤立、被冷落的事情,或者一个人被放在一个黑房子里,或者被锁在家里,没有任何人,自己感到很害怕,很无助,自己哭啊哭啊,父母和其他人就是不来,最后感到非常绝望。有的时候是被扔在一个什么陌生的地方,父母一下就不见了。他们一般都有很深的恐惧感、无助感、绝望感。我发现他们对这种记忆是非常深的,一直影响到他们的现在。我就猜想,我们最早的记忆往往是和不舒服的感受 ,甚至心理创伤相联系的。没有挫折的、舒畅的感觉一般是记不住的。记不住的时候,就说明你与母亲、父亲的关系相处得非常好,很顺利,很融洽。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儿童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在4岁和7岁之间,才开始有长时记忆。4岁以前都是短时记忆,如果你在4岁之前,你出现了长时记忆,也就是永久性的记忆,说明很可能是你经历了某种创伤。后来,我看了温尼科特的书,发现他也是这样认为的,我跟他不谋而合。你们看我写的关于最早记忆那篇文章,里面引了温尼科特的那段话:“婴儿不会记得他们被抱持得很好的时候——他们记得的是在没有被抱持得足够好时的创伤体验。” ——这就好像是人在睡觉的时候,你睡得很香的时候,是没有梦的,只有在睡眠不是很深的时候,不是深度睡眠的时候,你才会做梦。深度睡眠的时候,你就是做了梦,做的梦你也记不住。人最早的记忆往往就是不舒服感。 有一个学员提出质疑说:我的记忆就是我三岁半,我婶婶在做饭。因为她有癫痫症,那个时候刚好这个病发作了,她倒在地上,把那个火也打翻了,整个锅都打翻了,衣服也着火了。该学员看到这个情况,就特别着急,喊她爸,她爸刚好就从那个很低的楼上,一跳就下来了,把火扑灭了。她说这是舒服的记忆,因为我爸跳下来让我感到有安全感,使我对我爸有好印象。我问:如果没有前边的那个紧急的情况,使你感到害怕的情况,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发生,你也不会有你爸来救你婶婶这个记忆。只是你在评价的时候,把婶婶那一段去掉了。 另外有一位学员说他能够想起在母亲肚子里面的情况,他感觉有压迫感。我对此表示怀疑。一般记忆之所以能够产生,之所以能够记得住,是跟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还不会语言的时候,是不会有记忆的。我就问他,你这个记忆是在你开始学心理学之前还是之后?他回答说以后。我说你这个肯定是为了解释你跟你母亲的关系,自己提出的一个假设,或者你自己的一个想象,目的是为了抵御你对你母亲小时候对你关爱不够,甚至是缺乏接纳,而产生的一种想象。他同意了。——有好些人问“前世催眠”等问题,我对此持开放和怀疑的态度。开放是我愿意进一步研究,怀疑是迄今我遇到的案例都经不住推敲。有记忆肯定是在语言能力之后,一个婴儿能够喊爸爸、妈妈,一般也是在八个月,至少也六个月之后,而且他仅仅是能够区分爸爸和妈妈而已, 二、“人生脚本” “人生脚本”大家记住这四个字,这是一个重要名词。脚本“脚”就是手脚的“脚”,脚本的意思就是,我们演戏都需要一个剧本,比剧本更加粗糙、更加简单、更加原始的就叫“脚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追溯到自己的人生脚本。它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历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一般发生在4岁之后 ,7岁前后。它对我们的一生都有重大的意义。 我的人生脚本就是在5岁的时候。5岁刚刚上幼儿园,大概是9月份,天气比较爽朗,夏天的晚上。我坐在我爸的膝盖上,跟他一起玩。心情非常 好,就站起来唱歌,唱的是在幼儿园刚学的歌曲,我自己感觉我的声音很大,声音在夜空里面回荡,也很好听,我爸很欣赏,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唱累了又躺在他的膝盖上玩,躺在膝盖上玩的时候,我忽然注意到了头上的夜空,有一种神秘感、神奇感、不可思议感在我心中升起。我当时问我爸:“天有没有边?边在什么地方?”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就有一种的好奇,就是对夜空感到奇怪,天怎么会没有边呢?如果有边,边又会在什么地方呢?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了宇宙无限的感觉了。 这一“人生脚本”对现在回顾起来,所具有的意义非常重大,我整个一生都是围绕这个“人生脚本”在展开,我就是一个好奇者、探索者、思考者,我一直在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它是整个一生重要的主题。一到现在我提出的全人心理学以及通心理论,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在演化,我这一辈子都是在试图探索和解决一个基本的矛盾,就是宇宙的无限和人生的有限的矛盾。 人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我现在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但这个答案不是固定不变的,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之中,如果是我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不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终极答案,这个就不算我的“人生脚本”了,因为在我的“人生脚本”里,宇宙就是无限的,不可穷尽的。我在5岁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宇宙的无限性,这个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一直在影响我。我这个人是难以停滞不前和执着的,我是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 三、“最早的记忆”与“人生脚本”的关系以及意义 以前我一直对“人生脚本”比较重视的,对“最早的记忆”不太重视。我觉得“最早记忆”不过就是最早记着的一件事情而已。现在的体会不一样了。两者结合起来,对于认识“我是谁?”这个永恒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活在世界上,就必须追问自己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这个追问,如果不追溯到自己的童年,追溯到“人生脚本”和“最早的记忆”是不够的。你要深刻认识你自己是什么人,你童年的这两个记忆至关重要。 那么,这两者有什么相同和区别呢? “人生脚本”和“最早的记忆”,它们相同的地方,就是对人生都有重大的意义,它们都是发生在你的幼儿期、儿童期,至少是7岁以前,但是它们区别在什么地方?区别非常大,不要把这两个混淆起来。你“最早的记忆”不一定是你的“人生脚本”,你的“人生脚本”往往是比较愉快的事情,乐于去回忆,往往发生的时间要晚一些,就像我“望星空”的经历,它是属于非常愉快的记忆。人生脚本一般是在你的语言能力发展之后,你的“长时记忆”已经发展出来之后的一种记忆。 而“最早记忆”往往是不舒服的或者有负面体验的,有的时候我们不自觉会把最早的记忆做一些修改,只想记住舒服的一面,把不舒服的给忘掉,这也是正常的。因为人有一种本能,避苦趋乐,一个记忆包含舒服的和不舒服的,人们肯定只愿意记住舒服的,而忽略不舒服的部分,我们现在应该把它全部恢复过来。 我刚才举的那个例子,有个学员记住她3岁半的时候,她记得她爸爸怎么怎么样?实际上那个记忆是从不舒服的婶婶那个危险事件的感受为开端的,之所以她的总体评价是舒服的,是由于她想忘掉不舒服的部分。关于这个“最早的记忆”,以及“人生脚本”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简单说来就是这样。 “人生脚本”是初现一个你的“理想的自我”,或者是展露一个作为你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人生,自己追求生命意义的一个模本,一种动力,你准备往何处去。你是按照这个模本在生命的舞台上进行表演,我们就像是一个演员,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自己的生命的戏剧。我最近觉察到人生脚本以及最早的记忆这两者密不可分,如果最早的记忆是我们人生最早的压力,人生脚本就是我们最早的动力。 就我来说,“最早的记忆”就是那种漫长、乏味、单调的感受 ,以及那种孤独感、寂寞感。这个回想起来,实际上对我的影响也很大。直到现在,我感到最难忍受的就是“单调”、“重复”和“乏味”,所以我这个人充满了好奇心、创造性、探索欲望。实际上我在小时候是被照料得非常好的,我的父母一般都是一直在场的,刚好是2岁那个时候回老家,那个路太漫长了,母亲不能够一直抱我。大家是分头坐在滑杆上。这段时间刚好没有母亲、父亲以及其他人的陪伴,适当地抚慰。所以我们在小的时候,0到5岁,最好就是要有父母充分的陪伴。 三、讨论 今天这个讲座主演是想和大家讨论一下,今天讲的都是我比较新的思想,还有待验证,并不是我的定论,接下来的时间主要是想和大家共同讨论一下,这两个概念的意义。 大家都想一下,你的最早的记忆是什么?然后你的“人生脚本”是什么?如果你需要分享的话,请把你的音频和视频打开。刚才如果有没有听明白的,提问也可以。 问答环节: 1、学员sjz:我想分享我的最早记忆是大概是在四岁吧,四岁还是三岁我也说不定,大概是在四岁,五岁之前是肯定的。最早的记忆就是…… ——许老师:我在这里插一句话,大家在追溯这个时候,最好把时间弄得确实一点。这个我们可以去问一下老人,如果老人还健在的话或者问一下其他人。好,请继续讲。 学员sjz继续:应该是在四岁,我是寄养在一个阿姨家里,然后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好像是我闯祸,反正被训骂了以后,一个人在楼下。他家里是楼上楼下木结构的那个老房子,然后我一个人在楼下。这个门关掉了以后,光线有点黑,白天也不是太明亮。一个人在灶头那边,哭了很长时间没有人,然后哭得有点发呆了,自己站在那里就会有点晃动那种发呆,时间长了以后。就是发呆到自己会晃的这种感觉,小时候还不止这一次的,就是被骂了以后。 许老师:被谁骂? 被那个阿姨,寄养的那个阿姨吧。然后这个阿姨大概上楼了,我一个人在下,然后接下来呢一个人发呆了一回,就去拿了那个矾,就是水缸里边就是清洁那个水用的矾。以前家家户户都是喝那个河水井水,要放一点矾。就是把那个矾当成冰糖放在嘴里吃,然后哎呦,这个味道涩的一塌糊涂,就是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大概这就是我的一个“最早记忆”。 许老师:刚才sjz这个经历就说明了,在0——5岁,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是寄养在别人家里面,要出很多问题的,因为其他人不可能像父母那样照料我们。当然也有父母在你身边,但父母自身问题很多,他们会吵架,甚至打架。或者你的母亲虽然在陪伴,但是由于她缺乏自己老公的支持,或者是婆婆、公公对自己非常不好。这个也会影响她对你的陪伴,把负面东西传达给你。陪伴出了问题,就容易形成心理情结。——而我没有当时没有这些问题,所以我当时有孤独感、寂寞感,后来也比较容易就战胜了。我很早就学会了一个独处,包括在大自然中独处。直到现在,我喜欢一个人独处,尤其是在大自然中。我会在独处的时候没有孤独感和寂寞感,反而会感到很充实,思想、感觉都很活跃。我很小的时候能够独处,经常一个人自己编故事,就像写小说那样,幻想很多事情,或者自己创造一些游戏来玩。当然我知道自己是在幻想,所以也能够及时回到现实。——当然,我也能够与其他小孩一起玩。 关于最早记忆,我们要注意觉察当时的感觉是什么?我们最早的记忆跟我们潜能的发挥、挖掘关系很大。你最早的不舒服在什么地方,你的潜能就被压制在什么地方,你要解放你的潜能,你必须找出你最早的不舒服的记忆,并且予以适当处理。 2、学员ywz:许老师好。我想说的是我儿子的问题。我以前问过他一个问题,就是说他最早的记忆是什么?他说是他两岁多的时候,我带他在去那个公园里玩,坐那个海盗船的时候,他当时就在那个船上面吓哭了,他这一幕记得特别的清楚。因为他吓哭了,我们急着让工作人员把电拉下来,船停了下来之后,他过了好久还在哭。所以我就想请教许老师,我孩子对儿时的这样记忆的话,对他会有一些什么影响,又怎么去化解这个影响呢? 许老师:你有这个记忆吗? 学员ywz:我对我孩子的这个记忆也很深刻的,因为当时我也吓到了。 许老师:当时具体是怎么吓到的呢? 学员ywz: 当时是我抱着他在坐那个海盗船,因为那个海盗船摇啊摇,就是越来越高吧,他应该也恐高啊,所以他到现在为止他一直都恐高,我也一直恐高。所以有一次闲聊的时候,我说你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他就说到这一件事情,他说非常的清楚啊,记忆非常深刻,到现在为止我也记忆特别的深刻。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也是一直很恐高,我不知道跟那个事情有没有关系,反正我儿子现在也有点恐高啊。 许老师:就是它有的时候,忽然一下子抬得很高后,使人不适应了,害怕了? 学员ywz:就因为摇啊摇,就越摇越高,越摇越高了呢,我就感觉到他有点怕,当是他死死地抓住我,后来的时候越来越高的时候,他就吓哭了。 许老师:对,这个事情就说明了,在有些情况下特别危险的情况下,母亲在场也不管用。所以大家在孩子没有足够大的时候,不要去玩那些危险性太大的游戏。你这个问题的 处理就是跟他多交流嘛,多交流一般就可以化解,化解不了,可以再找专业人员。你试着先跟他多交流一下。 学员ywz:从哪些方面去交流的? 许老师:就是详细地谈这个事情,而且要向他表示道歉。妈妈没有预估到这个危险性,把你照料好。你要意识到那个事件他对你是有一定怨言的。 学员ywz:就是我对这个危险性的估计不足啊。 许老师:对,而且我们都不能够事先知道许多事情,发生了也解决不了。从积极方面看,这可以给他一个记忆就是: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警惕。积极地方面就是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相。所以你跟他交流过后,就可以从这个消极转化为积极的体验。这世界它本质就是不安全的,就充满风险的,我们必须学会评估风险。不过对于孩子,最好还是年纪大一点以后再让他体验这些。小的时候还是要得到充分的安全、关爱。 学员ywz:我感觉我孩子那个冒险精神不够啊,不知道与这个事情有没有关系? 许老师:可能有吧,就是因为这个事情刺激过大。一个孩子发展正常不正常,就看他是不是受到了必要的挑战。这个挑战过大,应付不了,他就会受到严重挫折,留下阴影。挑战适当,不大不小,他就会顺利地应付这个挑战,得到成长。这个挑战对你们来说是过大了,你们承受不了,无法控制。还有作为大人也害怕,你小的时候是不是有类似的记忆,就是恐惧的记忆?你这个要追一下,你是不是小的时候你的父母有没有把你照顾得足够好?使你有恐惧的情绪,这个也需要去追。 学员ywz:好,谢谢。 3、学员wlx:看了你的文章,我这两天就在想最早的记忆,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很重要的啊?就是一次在船上,好像是五岁的时候,去一个亲戚家里,在那个船上的时候是好像是尿裤子了,不知道怎么突然想起这么个记忆。 许老师:那个简直是太能说明问题了。所以之前给你处理那么多有关羞愧的个案,羞愧在那个时候就有了。羞愧是很强烈的负面情绪,你回忆一下,最早还可以追溯到这些。你的人生脚本呢?刚才sjz也没有讲自己的人生脚本是什么?人生脚本呢? 学员wlx:我对人生脚本好像没有什么觉察。 许老师:所以这种情况就比较麻烦。你在你的生命中缺乏一种正向的、愉快的体验来支撑你的生命,指引你的生命。不过还好,你现在仍然是年轻的嘛,没有超过四十岁嘛。你就算那个重新从这个树立个愉快的体验。而且我们现在医学发展,像现在四十岁以下的人活到一百岁的可能性都是很大,三十岁以下的活到一百二十岁,可能性更大了。医学现在越来越发达了。 4、学员nzc:先讲这个最早的记忆,因为就是恐惧是我非常大的一个负面情绪。然后我记得在四岁上幼儿园,当时那个幼儿园就请到一个小丑表演,然后我就非常害怕,被吓到,到后边就是我的接我回去了。再一个也是幼儿园,当时五岁,当时想去同学家里面玩,但是保姆他不让,于是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被束缚被管控,很不自由的感觉。到现在我都对这种被束缚感觉很敏感,就特别的不喜欢被管控,被束缚,这个就有很大的联系。人生脚本,我现在大概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想象啊,就是非常鲜明的想象。我能够在家里的楼顶,然后对着天空数星星,有那种对星空的一种神奇的感觉。 许老师:这时候多大? 学员nzc:这个我还不确定是哪个时候,应该是小学的时候。 许老师:这个你得回想一下。所以这一点跟我有点相近嘛,对吧?跟我望星空有些相近,所以我们真的是还有点缘分。 学员nzc:但是您这个还更加的有实体,您是有专门的看星空那种,但是我是一个属于想象,就是那种一种希望。 许老师;那也算是。有这个记忆就行。有这种记忆就说明他是一个人生脚本。主要它在影响着你,它至少是表现你的一个向往。人生脚本,我刚才讲了它的意义就是我们人生的趋向性。我们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展,往这个方向展示我们自己。就这个意思,它表达就是一个理想的自我。 学员nzc:对,所以我对我以后人生的取向比以前有更加清晰的一个认识了。 许老师:这些至少表现出你有终极关怀嘛,这就是我们现在比较时髦一点的词,就是有终极关怀。你这个人是有终极关怀的,从你很小的幻想就看得出来,不管是不是有实体,反正你有这个幻想。 学员nzc:对。然后发展到初中十二岁那个时候就开始更加深入地看书,关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那个时候就非常非常强烈的感受,包括在网上查资料,然后有很多很多问题,就那个时候就开始慢慢的想象。还去买了很多哲学的书籍。 许老师:嗯。你刚才说了幼儿园,我也想起我在幼儿园的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幼儿园那个老师,有个阿姨长得非常漂亮,我就很想和她亲近。当时她教我们画画,我就想尽量画得好。那个时候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过后不久,在宣传志愿军,我就画了一个志愿军,为了表现特点,我故意画了一个受伤的志愿军,头部受伤,还缠了一个纱布。这我记得很清楚,从小做事情,就是不想与别人重复,多一点创造性, 略…… (王效伟根据许金声网络讲座整理。)
流口水。
父爱如山。
与伙伴游戏。
我在10岁时,10秒钟学会游泳。 |